f800版画(彩色人物版画)「z800版画」

  

  创建于1759年的大英博物馆拥有天下上最完备的中国版画收藏,涵盖从7世纪晚期至21世纪长达1300年的整个版画汗青。大英博物馆亚洲部研究员史明理曾在上海博物馆带来讲座,先容了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中国版画,以及版画在中国差别的文化语境中分别起到的作用。

  

  耕织图手工彩色版画1696年

  一、版画的发明与佛教的传播

  版画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纸张,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就已经乐成推广了造纸术,版画则在公元700年左右发展起来,以是中国是具有最长版画汗青的国家。

  版画的发展史中,佛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三个缘故起因可以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一,作为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外来宗教,佛教的经典和形象必要被大量传播和复制,版画无疑是一种经济又高效的方式;第二,佛教信托经文的复制和传播可以或许资助人们积操行善,逃离无尽的存亡循环并终极到达涅盘;第三,佛教徒以为抄错大概画错的经文会失去佛佑的结果,以是相较于手抄,版画是更加安全的传教方式。

  20世纪初在敦煌佛窟发现的一组佛教印刷品很好地勾勒了佛教与版画之间的关系。在洞窟中共计找到42000幅印刷品、手稿、绢本绘画和织物,根据断代最晚的一幅手稿判定,封洞的时间在11世纪左右。

  

  说法千佛,木版画,约公元7世纪晚期

  洞窟被封存简直凿缘故起因人们不得而知。一种料想是11世纪喀什葛尔穆斯林对敦煌地区的攻击不绝增多。1006年信奉佛教的和地步区被信奉穆斯林的突厥人攻占,这是塔里木盆地伊斯兰化的开始,伊斯兰权势一度向西拓展到敦煌。另一种料想是邪术概念的影响,佛经中有预言称佛法的闭幕将会在11世纪发生。

  1900年,封墙上的缝隙使得羽士王圆箓发现了藏经洞。而第一个见到藏经洞真容的外国人是英籍犹太人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1907年他在本身的第二次中亚之旅中途经敦煌。斯坦因与王圆箓商量,要求拿走部分手稿,但补以肯定资金资助他修复和生存洞窟。由于斯坦因南丝绸之路的观光得到大英博物馆和印度当局的资助,以是他的发现都被送去了伦敦,分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和印度德里的国家博物馆。

  

  圣观安闲菩萨,木板拓印,敦煌,公元9世纪

  在斯坦因所得的手稿中就有闻名的《金刚经》,这卷制作于公元868年、长9米的经文是天下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它的首卷插画被以为是天下上最早的木板版画。插画刻画了佛祖在给弟子须菩提说法举行修养,其风雅的镌刻和复杂的布局彰显了在9世纪,版画技能已经到达了非常高超的水准。

  敦煌的版画多为好坏的,只有少数几幅有着色。有一组《圣观安闲菩萨》的木板拓印,和《金刚经》差不多同时制作,就发现了好坏和着色两幅版画,阐明两者是由同一块木板制成。版画的上面是图下面是字,被称为上图下文的模式。

  

  花和香木板套色清代

  二、早期彩色版画

  多版彩印是中国17世纪发展起来的技能,运用这种技能时,每种颜色都要单独制作一块木板,一块一块印刷在同一张纸上,直到整幅作品完成。

  

  十竹斋字画谱,彩色版画,1633

  大英博物馆藏有如今已知最早、大概也是质量最好的彩色版画作品——17世纪初南京一位叫胡正言学者发起制作的《十竹斋字画谱》。其精深之处可以表现在正确的着色上,作品中竹子的绿色恰好贴着玄色的边线,没有丝毫重复,色彩渐变非常天然,就像用画笔刷出来。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好的一批版画藏品来自俄国的弗拉基米尔·加利齐纳王子(PrinceVladimirGalitzine)。1917年加利齐纳家属因俄国革命出逃,1920年代逃至伦敦,王子就在伯克利街开了一家美术馆。1930年代包罗《十竹斋字画谱》和其他作品都在这个美术馆展出,厥后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同样闻名的尚有《芥子园画谱》,也是由南京的一位私家学者制作的。大英博物馆展出的这些版画藏品都是由原版木板印成的。

  

  芥子园画谱,彩色版画,1701

  另一组多版彩色版画来自苏州丁氏。苏州是17-18世纪紧张的版画制作中心,质量上乘。丁氏的版画模仿的是恽寿平的花鸟,通常是成组制作,带着祥瑞安康、富贵长命的寓意,用来作为礼品赠送给他人。这些版画最多的时间会用十块木板来制作一幅画,难度很高。

  大英博物馆拥有28幅上述制作精良的版画作品,它们来自汉斯·斯隆(SirHansSloane)的收藏,是博物馆最早收藏的一批中国版画。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和植物学家,汉斯的收藏最早是为了本身在植物和昆虫方面的科学研究,而非艺术上的寻求。1753年,汉斯·斯隆去世后,他将本身的矿物、植物、昆虫、古物、手稿、版画等收藏都募捐给了英国当局,他的捐赠成为了如今大英博物馆、英国天然汗青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的底子馆藏。我们通过汉斯斯隆去世的年份对他的藏品举行断年,最晚可以断代至18世纪前半页。其他雷同版画作品还收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德国德累斯顿图书博物馆和日本,就我们如今所知,在中国没有收藏。

  

  杨梅和螳螂木板套色清代

  三、年画

  年画也是大英博物馆馆藏的紧张部分,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征集的,由闻名的法国收藏家的让·皮埃尔·杜伯秋(JeanPierreDubosc)捐赠。1929-1947年杜伯秋在北京的法国交际部工作,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是中国绘画和年画收藏的前锋,由于当时对年画的收藏和研究被认定是毫无代价的,而本日各大博物馆都收藏有年画,在学术界对年画的研究也占据一席之地。年画是色彩明艳的单张画,多数在新年时张贴,以是叫年画。

  

  灶君,杨柳青,1873。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幅1873年的灶神形象。中国家庭通常会在灶头上贴灶君,起关照和记录家庭生存的作用。年末人们会把这幅画烧掉,如许灶君就会去见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这一年的生存。人们信托报告的优劣会影响来年的生存,以是老百姓会在灶君的嘴上涂上蜂蜜,让他多说些好话。

  其他年画形象包罗门神,门神一样平常穿着礼服贴在朝外的门板上,掩护宅子起到驱邪的作用,褪色的或撕坏的门神形象就被以为不再具有镇宅作用了,以是人们每年都会换新的门神。我们可以从风格上判定年画的产地。苏州的桃花坞和北京的杨柳青都是闻名的年画产地。后者色彩美丽华丽。17世纪的时间,杨柳青年画作坊一年可以生产高出100万张年画,固然他们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但我们很难对其举行确切的断代。

  大英博物馆如今藏有最早的一幅年画是18世纪上半叶产于四川绵竹的一幅门神图,也是由汉斯·斯隆收藏的。

  

  篮花木板套色清代

  四、宫廷版画

  清代满族天子为了宣扬政治统治、显现国土拓展和军事乐成也制作版画,18世纪随着西方传教士在宫廷供职,西方的版画技能也传入中国。

  此中之一是康熙时期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只管铜版印刷很早就在中国被用于纸币印刷,但马国贤是第一个把欧洲的铜版印刷术传到中国的人。1713年康熙天子在六十大寿前任命马国贤制作版画刻画承德避暑山庄的36景。1724年马国贤回欧洲时途经伦敦,当年9月24日的《逐日邮报》报道说马国贤和他的中国搭档见到了乔治大帝一世,他们有幸亲吻了天子的手。马国贤留在英国的铜版印刷作品如今就藏于大英博物馆。

f800版画(彩色人物版画) f800版画(彩色人物版画)「z800版画」 行业资讯

  

  暑山庄三十六景,马国贤

  宫廷版画,1711‐1713

  乾隆天子在1755至1759安定准噶尔部和回部,扩大了满清的版图,于是他盼望通过铜版印刷来表现本身的胜利。他起首任命部属制作高4米长8米的绢本绘画挂在紫光阁,接着又让传教士绘制了小尺幅的版本,送到巴黎,由欧洲最闻名的雕工尼古拉斯·柯钦(NicolasCochin)据此制作铜版画。末了共16块铜板和200多幅版画被送回中国,乾隆帝看到后非常满意。

  

  乾隆天子征战东突厥,雅克-菲利普乐巴斯

  原画作者郎世宁,蚀刻板画,1755‐1759

  五、当代中国的版画

  20世纪中国是个动荡的年代,这一点也反映在版画上。1911年清朝殒命到1949新中国创建间,既有抗日战役尚有国共内战。在这个动荡期间,当代版画活动起到了推动期间进步的作用。

  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幅版画刻画了1931年鲁迅约请内山嘉吉来上海举行一场关于版画的讲座,这个变乱标记着当代版画活动的开始。鲁迅本人不是版画家,但他收藏有比利时麦绥莱勒(FransMasereel)和德国珂勒惠支(KaetheKollwitz)以及苏联和日本的版画家作品,并将其先容给中国的版画家。在他的很多文学作品中他大力大举号令政治和社会改革,同时他也以为版画是一种非常抱负的号令厘革的媒介。当时很多版画家都参加了左翼活动,此中不少还遭受到国民党的毒害。

  

  新窗花,罗功柳,陕西延安,木刻,1945

  抗日战役期间版画家们面对着两个选择,去大西北的赤军抗日基地还是留在国民党控制的地区。共产党领导下的版画家被鼓励运用版画和剪纸等老百姓认识和喜好的视觉语言举行创作,同时反映共产主义下的精美生存。延安根据地的罗功柳创作于1944年的《新窗花》运用了剪纸的视觉语言,勾勒出一个卫生榜样,反映了当时墟落扫盲教诲活动。

  国民党统治地区的版画艺术家则更多创作反战题材的作品,也常常实行差别的艺术本领。一个例子就是荒烟创作于1943年的《末一颗子弹》,颇具戏剧性的画面显现了中国士兵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斗争的场景。其线条风雅有力,是单色版画的佳构。

  

  爸爸从火线带返来的玩具,刘仑,1945

  另一幅非常感人的作品是1945年刘仑创作的《爸爸从火线带返来的礼品》,它刻画的是1943年国民军在湖南的一场胜利。画面一个从火线归来的士兵手里拿着一个穿日本和服的娃娃,老婆抱着的儿子想要拿到这个娃娃,他对这个娃娃代表什么全然不知,底下的两个孩子拿着日本的旌旗。刘仑曾以为本身的版画都流失了,几年前我们接洽他,告知大英博物馆仍藏有他的作品,这大概也是他留存的唯一作品了。

  新中国创建以后,1950年代,毛泽东以为在中国艺术院校应该创建版画院系,这对提拔版画作为艺术媒介的职位起到很大作用。那一时期,版画大多被用来宣传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下人们精美的生存。

  

  阿Q正传,赵延年,木刻,1980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政治经济改革,他鼓励艺术家探索新事物和新的创作方法,中国渐渐对国际开放,重庆、北京、杭州等艺术院校的版画作品也开始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荣誉。

  在杭州的中国美院就有两位非常活泼的版画家:邬继德和林亦香。邬继德的《茶话》刻画了两个在茶室内谈天人的形象,他对色彩渐变有很好的掌控,还敏锐地捕获到江南百姓的闲适的刹时。林亦香的《乡里人》刻画了超市中一位墟落妇女拿着一个呆板人娃娃。她用幽默方式展示了农村和当代贸易、都会天下的辩论。从技能上讲,这是一幅剪贴版画,她用纤维去到达纺织物的质感。

  大英博物馆的版画收藏中最年轻的艺术家是杨泳梁,他生于1980年,如今大概住在上海。他的好坏山川看上去很像12世纪宋代的水墨画,采取的是团扇形制。杨泳梁的《蜃市山川〣》以高楼大厦的照片来完成山,以电线杆的照片来做出树的样子,以是究竟上这不是天然风景而是都会景观,反映的是淡漠的都会环境。这幅画创作于2007年,都会化是当今中国和国际上的热门话题,如今很多当代艺术家也会关注这个命题。

f800版画(彩色人物版画) f800版画(彩色人物版画)「z800版画」 行业资讯

  

  蜃市山川III,杨泳梁,版画,2007

  已往的八年里,杨泳梁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经电脑处理惩罚表现都会景观的版画图像,他想表达对于飞速发展的天下和都会的担心。这种通过电子处理惩罚的版画已经在美国、欧洲和中国各地展出,而当代艺术中电子化处理惩罚和新的艺术命题信托也可以带出更多风趣的命题。

  END

你可能想看:

客户评论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