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人士都知道,节后蛋价有个幅度较大的回调。正常的年份,整年的蛋价高峰至少有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前和春节前,特别是中秋节前为最。但每次节后,蛋价都有20%-30%左右的回调,应该说节前在产蛋鸡数量乃至比节后还要少一些(节前突击镌汰老鸡),节后供应的蛋品少了,代价反而跌了。
各人都明白,所谓过节,中心工作是围绕“吃”做文章,即便是那些食品短缺乃至饥荒的年代,过节了也要咬咬牙勒紧裤腰带改善一下炊事,敞开肚皮美美的撮一顿。如今生存条件改善了,但饥荒和短缺的影象对于如今大部分的国人来说,那影象简直是太深刻了,有钱了,要过节了,买,冒死的买!那怕吃不了、用不上、存起来、乃至扔到也要买!别人买了十斤羊肉,我要是不买二十斤牛肉多掉份子啊!
这就是所谓的节前突击斲丧,外貌上是为了肚子,骨子里是为了面子。但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国人以节俭而著称,不是万不得已,抛弃是不大概的!渐渐消化吧,必要消化的高卵白多了去,各种肉类、蛋类、乳成品等等。在这个渐渐消化的过程中,供求的天平正一步步失衡!各人忽然发现,鸡蛋不好卖了,“求”的一方正在巨量萎缩!而鸡屁股可不管你节不节的,每天仍旧一如既往、热情饱满的滚出一个热腾腾的鸡蛋来!在供求发生变革的条件下,代价这个调治供求关系的砝码开始发力,掉价促销成了不二的选择!
我要评论